Leave常見的請假說法有be on leave以及go on leave。
因為福島廢水問題,並不像萊豬或藻礁那樣可以用時空背景不同或開放程度差異當藉口抵銷,這已經是不同邏輯和價值的正面衝撞。而這樣的硬凹也造成很詭異的結果:原本挺核的陣營反對排污水,原本反核的陣營覺得福島排廢水很安全。
針對原能會主委謝曉星的駁斥,謝長廷跳出來回應說兩種水都一樣,因為都有含氚,所以他沒錯。因為台灣就是個常會不分是非為反而反、絕不認錯,最後凹到自己原本長什麼樣子都忘記的地方。曾經用情感訴求反核的陣營,說出「科學上很安全」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謝長廷這段話的問題。相較原能會口中台灣核電廠正常運作下「低於標準千分之一」的核二廠廢水,日本用於受破壞核反應爐的降溫水在「經過處理」後,大約是安全標準值的十分之一。所以真的不要怪有人說藍綠都一樣。
核四公投在即,快變成「核終」的民進黨如何和選民交代? 如果說民進黨和民進黨支持者,因為擔心核能在台灣包括核廢料處理、地震帶、潛在核災等等危害所以反核,還以此說服台灣大部分民眾支持,怎麼會認為已經發生過核災意外的福島電廠,信任度上反而勝過正常維護而且國際評比高的台灣核電廠呢? 還記得今年311前後日本剛傳出要排廢水入海,綠營恨的牙癢癢的挺核系列公投的發起團隊「核能流言終結者」在他們討論區一面倒支持,還有留言說希望日本政府有人能揹起歷史責任,偷排氚水入海,過幾年再讓大家知道,證明廢水排入海是安全的。是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當然也有相應的發言,當這些發言不被大多數人接受時,有些人會透過不斷的檢視修正來更貼近真相、和大眾取得共識,另一種只想捍衛自己最初說的話。勞動部公告,雇主、仲介或受委託辦理的第三人的安排《就業服務法》規範之受聘僱外國人(即移工),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社福類含新聘僱、返鄉及產業類返鄉移工所入住集中檢疫所者,雇主需負擔14日共10萬500元費用。雇主執行移工自主健康管理時,應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所訂《防範武漢肺炎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規定,落實防疫措施,按日上網回報量測體溫及健康情形。社福類移工(指機構看護工、家庭看護工及家庭幫傭)集中檢疫場所包含衛生福利部提供400床檢疫場所,及勞動部刻正洽仲介公會委託辦理230床。據勞動部截至3月底統計,目前在台移工71萬3933人,依來源國人數多寡依序為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
勞動部指出,若雇主向移工收取費用或擅自從工資中抵扣,將依法處新臺幣6萬元至30萬元罰鍰,並廢止招募及聘僱許可。台北市勞動局28日新聞稿指出,台北市勞動局陳信瑜說明,依照勞動部公告,移工在集中檢疫或居家檢疫14日後,應進行7日自主健康管理,否則雇主將受罰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新聞稿指出,印尼籍移工多為從事家庭照顧工作,在暫停引進期間,勞動部已向越南、菲律賓或泰國駐台構協商專案協助,以利雇主申請,另也已開放年限屆滿的移工可申請延長等措施。社福類移工(指機構看護工、家庭看護工及家庭幫傭)集中檢疫場所包含衛生福利部提供400床檢疫場所,及勞動部刻正洽仲介公會委託辦理230床。雇主執行移工自主健康管理時,應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所訂《防範武漢肺炎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規定,落實防疫措施,按日上網回報量測體溫及健康情形。如屬仲介向移工收取,最重以處超收費用20倍罰鍰及1年以下停業處分。
《中央社》3月17日報導,目前因印尼疫情嚴重,自去年底暫停輸入印尼移工超過三個月,疫情指揮中心與勞動部持續討論新版防疫措施與分批引入等方案。台北市勞動局28日新聞稿指出,台北市勞動局陳信瑜說明,依照勞動部公告,移工在集中檢疫或居家檢疫14日後,應進行7日自主健康管理,否則雇主將受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社福類含新聘僱、返鄉及產業類返鄉移工所入住集中檢疫所者,雇主需負擔14日共10萬500元費用。勞動部指出,若雇主向移工收取費用或擅自從工資中抵扣,將依法處新臺幣6萬元至30萬元罰鍰,並廢止招募及聘僱許可。
勞動部公告,雇主、仲介或受委託辦理的第三人的安排《就業服務法》規範之受聘僱外國人(即移工),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因集中檢疫場所床位數有限,目前社福類雇主引進移工前,應先取得入住集中檢疫場所的證明文件後,始得引進移工,且由雇主負擔檢疫費用。
另外,為保障移工返鄉休假和就業權益,產業類返鄉休假移工將比照社福類移工統一入住政府集中檢疫場所。自主健康管理居住場所,以一人一室為原則,或保持床位間隔至少1.5公尺,並應提供充足肥皂、洗手乳或75%酒精等清潔用品。
因應「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防疫措施,台北市勞動局28日表示,移工入境集中檢疫或居家檢疫14日後,應進行7日自主健康管理,否則雇主最高將挨罰100萬元。縣市政府勞工主管機關可對違反者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規定,處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移工檢疫方式 辦理移工入境檢疫方式,據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3月27日新聞稿,目前分為兩種:社福類移工統一入住政府辦理的集中檢疫場所,產業類移工場所仍維持由雇主或仲介公司辦理居家檢疫場所。據勞動部截至3月底統計,目前在台移工71萬3933人,依來源國人數多寡依序為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全聯將門店轉做為倉店合一的衛星發貨倉,並結合外送平台快速配送服務的做法,能夠達成生鮮電商中原本難以攻克的高度「即時性」要求 ,加上合併實體門店銷售管道,在商品備貨上擁有更高的彈性。而2020年線上銷售金額年增21.5%的生鮮與食品類商品,正是帶動電商產業高速成長的重要箭頭。
2020年台灣生鮮電商產業也迎來大型併購計畫,東森購物宣布併購「熊媽媽買菜網」,持股75%。PChome 24h以選物品牌「PChome X 家好選物」角度切入,推出各式冷凍即食料理。
momo則宣告將生鮮商品定位為未來重點擴張品類,並表示不排除以自建物流服務模式切入冷藏商品電商與配送。以30處小型衛星倉為發貨點的熊貓超市,目前線上品項數約5000到6000項,其中低溫生鮮食品占比約30%,同樣是藉由30分鐘內的快速配送服務滿足消費者對於生鮮採購的即時性需求,2020年底訂單數量與2020年初相較,翻漲達400倍,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加上台灣生鮮電商在歷經十多年摸索與積累後,市場規模、支援服務與消費者信任均已逐步成形,尤其疫情快速擴大消費潛力,足夠大的市場規模意味著存在能夠容納更多大型集團進入的空間。2021年1月,全聯福利中心推出「小時達」快速配送服務,並在首波上線的超過2000件商品品項中,提供約至少25%的蔬果魚肉生鮮商品。
例如蝦皮購物展開「蝦皮生鮮」試營運。不過,生鮮品線上通路經營難度極高,2016年後開始有企業逐步退出市場。而Pinkoi、誠品線上等特色電商,也不約而同於2020年將低溫食品納入銷售範疇。除了全聯外,美廉社也宣布將與外送平台合作,於2021年推出門店外送服務,可以看到台灣實體零售業者大舉跨足線上生鮮零售的征程已然展開。
2018年後,東森購物、momo等綜合電商平台開始嘗試布局生鮮食品線上銷售,卜蜂、台畜等製造加工業者也投入自建線上零售平台。不過從這項併購案也可以看到,重資本投入以及對於規模經濟的高度需求,依舊是生鮮電商產業邁向永續性經營的關鍵門檻。
三個台灣「生鮮與食品電商」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Photo Credit: 中央社 正因如此,近兩年全聯、7-11、全家、好市多、家樂福等實體零售巨擘,大成、台畜、卜蜂、美福等大型製造貿易商、以及2021年甫取得新台幣50億元增資的外送平台foodpanda等,均大力投入資源經營線上生鮮食品銷售,並快速發展成為市場重要支柱。
實體零售、外送平台、製造貿易商參戰 異業跨足撐起台灣生鮮食品電商半壁江山 2019年全聯推出實體電商以及foodpanda自建生鮮超市後,企業跨界腳步持續加快。此外,將線上訂單前端備貨與店配物流結合的集約化生鮮供應鏈運作,也有助於降低物流履約成本,形成具高度專屬性的競爭優勢。
但同年亦可以看到好市多宣布推出包含大量低溫食品販售在內的線上零售服務,意味著生鮮電商市場競爭強度開始拉高,產業進入滾動式的汰弱留強階段。在納入熊媽媽北北基3小時快配的低溫儲配資源後,東森購物將能夠以更高涉入程度的自有電商倉配模式參與生鮮電商經營,為台灣綜合電商平台跨足生鮮銷售的重要指標。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擁有大量實體據點及豐富線下生鮮供應鏈經驗的實體零售業者。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2019年底開始自建營運、並於2020年4月進一步擴大生鮮品銷售的foodpanda「熊貓超市」。
時至今日,實體零售、外送平台、製造貿易商已全數參戰台灣生鮮食品電商產業,異業跨足撐起產業半壁江山。2020年台灣生鮮與食品電商市場規模大漲21.5%:電商平台布局關鍵「未來戰場」 實體零售、外送平台、製造貿易商參戰:異業跨足撐起台灣生鮮食品電商半壁江山 低溫店取、衛星倉儲、短鏈配送崛起:創新物流服務成為生鮮食品電商強弓勁弩 2020年台灣民生消費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實體門店消費快速向線上移動,相對於整體零售業2020年僅0.2%的成長表現,電商通路銷售規模逆勢勁揚16.1%。
此外,生鮮專賣電商「愛上新鮮」2020年也迎來上線至今的營收高峰,銷售金額高達新台幣12億元,年增超過70%。2015年後,實體生鮮專賣企業開始跨足線上通路經營,例如里仁、棉花田、主婦聯盟等。
從大型綜合電商平台到專賣電商業者的積極投入,顯示生鮮食品線上銷售已成為各家企業共同爭奪的關鍵「未來戰場」,越來越多元化的通路與商品選擇也有助於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於此同時,熊媽媽買菜網、鮮食家、果物配等更多生鮮專賣電商、以及量販巨擘家樂福的線上購物服務也在2015年後陸續推出,為台灣生鮮電商產業帶來第一波成長高峰。